三乙胺CAS:121-44-8
三乙胺又名“三乙基胺”,分子式为(C2H5)3N,为无色油状液体;三乙胺CAS号:121-44-8,有强烈氨臭、刺激性及毒,并且易燃,会烧伤皮肤,遇明火、高温、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和爆炸危险,是危险化学品,工业上用途于溶剂、固化剂、催化剂、阻聚剂、防腐剂,及合成染料等。
三乙胺基本知识:
英文名 | Triethylamine | |
别名 | N,N-diethylethanamine; TETN | |
产品名称 | 三乙胺; N,N-二乙基乙胺 | |
分子结构式 | ||
分子式 | C6H15N | |
分子量 | 101.19 | |
CAS 登录号 | 121-44-8 | |
EINECS 登录号 | 204-469-4 |
三乙胺物理化学性质:
密度 | 0.728 | |
熔点 | -115 ºC | |
沸点 | 90 ºC | |
折射率 | 1.399-1.401 | |
闪点 | -11 ºC | |
水溶性 | 133 g/L (20 ºC),溶于水,水溶液呈碱性 | |
溶解性 | 微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、丙酮、正己烷等多数有机溶剂。 | |
化学性质 | 三乙胺具有叔胺的化学性质,与卤代烷反应可生成季铵盐;对氧化剂不稳定,与高锰酸钾作用易发生氧化而分解,生成乙酸、氨和硝酸;用过氧化氢氧化则生成三乙基胺化氧;在低压下于400℃热解时,首先生成四乙基联氨、丁烷,进而生成甲烷、氮气等;在钴、镍、铜或氯化铜存在下,与醇发生烷基交换反应,生成烷基二乙基胺、二烷基乙基胺等。 |
三乙胺安全数据:
危险品标志 |
| |
危险类别码 | R11;R20/21/22;R35 | |
安全说明 | S16;S26;S29;S3;S36/37/39;S45 | |
危险品运输编号 | UN 1296 | |
MSDS | 危险化学品 | |
危害性 | 三乙胺于蒸气或液体下能刺激皮肤和粘膜,吸入蒸气后,能使呼吸器官、血液循环系统、中枢神经系统、肝脏及其他粘膜组织等机体功能失常,三乙胺生产现场最高容许浓度30mg/m3。 | |
防护措施 | 呼吸系统防护:可能接触其蒸气时,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应该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。 | |
急救措施 | 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 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 灭火方法:喷水冷却容器,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灭火剂:抗溶性泡沫、二氧化碳、干粉、砂土。用水灭火无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