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乙胺CAS号、分子式、理化性质、用途、危害
三乙胺(CAS号:121-44-8)又名“三乙基胺”,分子式为(C2H5)3N,无色易挥发油状液体,有强烈氨臭、刺激性及毒性、危害性,遇明火、高温、强氧化剂引起燃烧和爆炸,是危险化学品,工业上用途于溶剂、阻聚剂、防腐剂、固化剂、催化剂及合成染料等。
三乙胺基本知识:
英文名 |
Triethylamine,简写:TEA |
别名 |
N,N-diethylethanamine; TETN |
产品名称 |
三乙胺; N,N-二乙基乙胺 |
分子结构式 |
|
分子式 |
C6H15N |
分子量 |
101.19 |
CAS 登录号 |
121-44-8 |
EINECS 登录号 |
204-469-4 |
三乙胺物理化学性质:
密度 |
0.728 |
熔点 |
-115 ºC |
沸点 |
90 ºC |
蒸汽压 |
8.80kPa/20℃ |
折射率 |
1.399-1.401 |
闪点 |
-11 ºC |
水溶性 |
133 g/L (20 ºC),溶于水,水溶液呈弱碱性 |
溶解性 |
微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、丙酮、正己烷等多数有机溶剂。 |
化学性质 |
三乙胺具有叔胺的化学性质,与卤代烷反应可生成季铵盐;对氧化剂不稳定,与高锰酸钾作用易发生氧化而分解,生成乙酸、氨和硝酸;用过氧化氢氧化则生成三乙基胺化氧;在低压下于400℃热解时,首先生成四乙基联氨、丁烷,进而生成甲烷、氮气等;在钴、镍、铜或氯化铜存在下,与醇发生烷基交换反应,生成烷基二乙基胺、二烷基乙基胺等。 |
三乙胺危害性及防护、急救措施:
危险品标志 |
F;C |
危险类别码 |
R11;R20/21/22;R35 |
安全说明 |
S16;S26;S29;S3;S36/37/39;S45 |
危险品运输编号 |
UN 1296 |
SDS 编号 |
LFYHG/SDS-027 |
MSDS |
危险化学品 |
危害性 |
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 |
防护措施 |
呼吸系统防护:可能接触其蒸气时,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应该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。 |
急救措施 |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 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 灭火方法:喷水冷却容器,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灭火剂:抗溶性泡沫、二氧化碳、干粉、砂土。用水灭火无效。 |
三乙胺法规信息:
化学品分类、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(GB 30000.2—2013-GB 30000.29-2013)。
《高毒物品目录》:未列入。
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》(安监总管三〔2011〕95号):未列入。
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:列入。
《危险货物品名表》(GB 12268-2012):列入,将该物质划为主要危险性,类别 3(易燃液体);次要危险性,类别 8(腐蚀性物质)。
看了本知识的网友,还对如下知识感兴趣:
1、三乙胺MSDS-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
2、三乙胺结构-化学结构式-分子式
3、三乙胺密度
4、三乙胺沸点